1.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在现代经济中,供应链是一个多级化、分散化、多成员的复杂系统。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具有较大的不透明性,需求会随着供应链传递从而出现逐级放大的牛鞭效应。传统的理论教学只能通过案例介绍、模型仿真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牛鞭效应的产生机理,效果较为一般。同时,进入企业的现场教学又难以接触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而且难以同时观察多个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决策以及相应结果,无法直观的认识牛鞭效应的产生。因此,本实验通过虚拟仿真的方式,由学生扮演供应链中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通过采购、订货、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模拟现实经济社会中供应链成员的决策过程,使学生直观的认识牛鞭效应的原因、特点、危害等,并通过进一步的优化型供应链模型来抑制供应链牛鞭效应。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识问题,学习如何应用策略来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对于供应链管控的意识以及能力。
2.实施过程
本实验包括三个具体的实验任务,每一个任务中学生都需要扮演供应链中的生产商、批发商或者零售商,制定相应的生产/订货和销售/发货决策。根据实验需要,学生可以由系统随机分组,也可以自由组队。每个实验任务均包含30个销售周期,每个周期均需完成生产/订货和销售/发货决策。30周期结束则实验结束。
任务一为基本型供应链,主要让学生认识牛鞭效应的产生机理;任务二为优化型供应链,在任务一的基础上让学生统一应用一种供应链管控机制,让学生体会相应机制抑制牛鞭效应的原理;任务三为分组对抗型,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比赛对抗,同时选择某一种供应链优化策略,分组对抗可以有效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
(1)任务一:了解供应链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及危害
由系统对所有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并分别扮演供应链中的不同角色,学生相互不知道各自的上下游,各自制定采购、销售、订货、发货等决策,再现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在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析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和相应的危害。
(2)任务二:学习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抑制方法及机理
在了解牛鞭效应的基础上,分别让学生应用周期缩短型、信息共享型、VMI型、JMI型等供应链模型,让学生感受不同供应链管控机制对于牛鞭效应的抑制特点及相应效果。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析牛鞭效应的抑制方法及相应关键难点。
(3)任务三:自由应用不同的供应链优化策略进行分组对抗。
在前面学习如何应用不同供应链机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队,并自由选择不同的供应链管控策略。通过多轮的小组对抗后,选拔出综合得分排名较前的小组。通过小组对抗,让学生体会供应链协调管理的难点与意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同时让学生对于不同的供应链管控机制有深入的对比理解。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由排名较前和靠后的小组分别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教训。
3.实施效果
此教学方法通过前后对比,让学生清晰的认识了供应链牛鞭效应的产生机理,同时掌握了常见的抑制牛鞭效应的供应链管控机制,最后通过小组对抗让学生对于不同供应链管控机制抑制牛鞭效应的效果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实验综合采用了线上线下、翻转课堂、分组对抗等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解决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下学习兴趣丧失的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